建筑与文化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建筑与文化》2022年06期

 
目录
卷首语
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未来李纯;1
关注
项目实践:居住+商业+社交,合庆里三体空间的多元价值高锐;罗杰;智晓婷;2-9
建筑学
城市中小学校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讨胡伟民;季怡群;10-12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李海宗;费凡珂;13-15
PBL教学模式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宋永芳;倪钰荐;16-17
高校校园韧性评价研究——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曾露;王玲;田兵伟;18-19
拓扑性重构江南传统园林空间——探讨超高层建筑的中国性陈兰生;20-22
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活动中心设计探索——以呼伦贝尔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例季强;孙晓航;23-25
标准化厂房中“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思考及实践郝光宇;梁剑韬;26-27
浅析绿色乡土建筑设计策略王兆南;翟辉;28-30
创新型孵化器建筑与城市景观耦合设计初探黄骏;马欣雨;林燕;31-34
建筑学语境下的景观桥设计——以三座景观桥为例陆雄;35-38
体验经济下的装配式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朱彦蓉;车震宇;39-40
“桥”与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研究徐晶;施幸未;史云杰;41-43
当代中国建筑/城市评奖中“社会性”的发生(1989—2020)张晓艺;44-46
成都来福士广场室内游憩空间使用后评价(POE)研究周晓梅;何柯;47-49
基于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教学“闭环”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以《中国建筑史》为例张建坤;刘杰;50-51
分形迭代的参数化建筑设计冒亚龙;胡广梽;陈建华;52-54
浅析模糊性空间对现代美术馆空间的影响林松杰;富志强;55-57
高密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设计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张倩倩;唐海达;58-61
基于互联网地图的教育设施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渝中区小学为例朱涛;高淑敏;何奥;62-65
城乡规划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应急规划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王海燕;郝似雪;66-68
“产、村、景”融合发展下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熊口镇新林村为例魏一琼;邢玉轲;王玉霞;69-71
山地景观与旅游度假区融合设计研究——以磐安县高二花园度假村为例徐小华;王烁;72-74
功能整合视角下乡村闲置公共服务设施再利用策略研究裘知;胡敏;王博;章俊屾;王竹;75-77
基于浙江省试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法体系推演毛杨欢;张佳;黄杉;朱云辰;78-81
以历史建筑带动古村落发展旅游研究——以王善村为例韩琪;82-83
基于社交媒体照片的公众乡村景观偏好——以上海市青西地区为例张心素;于辰龙;84-87
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郑皓;杨新海;王雨村;洪亘伟;88-89
国营农场建设的治理机制及其建设效应研究陈怡方;肖铭;90-93
城市设计
精益生产视角下小城新区控规编制中的城市设计协同优化——以宿松东北新城为例高尚;刘晋华;94-96
广州市地铁站点无障碍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翁德耀;朱燕梅;刘芳;97-100
基于改进Ga2SFCA算法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与可达性研究——以厦门市为例王璨;许俊萍;张伊博;101-104
基于CPTED理论的平顶山市鹰城广场空间环境分析研究周玉娟;陈燕妮;105-106
绿色交通背景下的西安历史道路交通优化研究——以西安市东大街为例张卜元;李锋;朱凯;107-108
基于视觉感知的生活型街道空间疗愈性研究潘佳馨;杜宏武;109-110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步行性研究态势分析李尚谦;陆伟;吴亮;111-112
基于公共交通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潜在服务范围评价——以深圳市三级甲等医院为例车晓菲;陈晗哲;涂伟;高文秀;113-116
城市型风景区边界街道空间品质测度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为例吴德雯;牛艺雯;孙泽洋;李晶双;117-120
让商业空间不只是容纳产品的“容器”——以上海尚悦湾·西街为例牛敏;121-123
城市更新
刍议人本视角下的小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以义乌市佛堂镇为例李佳;戴晓玲;124-126
发展文创产业视角下的旧厂房改造更新研究——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蔡鑫羽;127-129
考量社区养老设施的外部形象及其周边环境的可步行性——基于杭州市区养老设施的使用者调查董文菁;吴羽婕;戴晓玲;130-132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以江西省南丰县瑶浦村为例何志华;王彬瑶;曹蕾;133-134
长春市历史建筑环境设计改造更新途径研究苑宏刚;王涵;张耀天;田婧;135-137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传统村落活态更新研究——以杭州市新桐乡俞家村为例陈思;章如锦;胡烨权;陈金行;孟静亭;138-141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老旧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的探索——以南昌市船山路为例肖辉;邱路;142-14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活化路径——以抚州市金溪县车门村为例江婉平;张雨颖;傅琦;汪丁;周志仪;144-145
供需平衡视角下老城区适老设施空间配置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方萧子宇;丁浩;146-147
乡村振兴建设下传统村落空间景观的适老性探究李建建;148-149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抗战遗址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沈阳市国家级抗战遗址为例常悦;任涵予;150-152
国外社区规划师运行模式及其角色探讨研究——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为例刘锐;谢真真;153-155
空间作为大气和身体的媒介——以菲利普·拉姆的“气象设计”为例陶思旻;张琪;156-158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城中村公共空间更新活化研究——以厦门集美大社为例徐佩瑶;姚敏峰;沈岚;159-161
三维激光扫描及倾斜摄影测量在古建筑数字化建模中的应用对比——以西安广仁寺为例池梦洁;张文翔;162-165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城市老旧住宅空间弹性化改造策略研究王越闽;傅思聪;廖星云;杜予同;陈川渝;曹海婴;166-169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河道景观的角色转变谢双双;170-171
滏口陉古道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研究——以玉露岭段为例杨文斌;夏雅婷;172-173
核心商圈下老旧住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改造提升策略——以六运小区为例李孟佩;林毅;174-176
城市老旧社区的参与式改造研究综述温佳宁;邵逸乐;郑可萱;陈玲婷;177-179
链接全球与地方——上海浦东陆家嘴城市更新实践丁凡;180-181
建筑历史与理论
诗意栖居视角下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空间品质提升研究彭静瑶;182-184
认知·想象·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基础教学思考与实践陈聪;185-186
“人之爱”与“传统法则”——坂仓准三的建筑精神李学桐;187-188
晚清伊东忠太中国古建筑考察张敬衍;张茜;韦峰;189-191
中西文化交融下苏州近代独立住宅形制研究——以东吴大学早期教员住宅为例徐睿铌;李学桐;陈曦;陈智培;192-194
盐亭字库塔石刻文字研究李沄璋;杨想妹;吴芬;195-198
温克尔曼和梁思成风格分期思想的对比分析冯子亭;李金泽;199-200
浅析济南市传统街区的水系与空间构造——以芙蓉街与曲水亭街地区为例宋海洋;201-203
从建筑类型观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的对应关系孟慧;曹利;204-207
滇西北摩梭人祖母屋的营造技艺研究林徐巍;潘曦;208-211
福厦高铁莆田站北广场地域文化与站城融合一体化研究刘清华;212-215
风景园林
基于地域文化性格的岭南园林理水风格探析陈泽宇;梁明捷;216-218
推动“绿色复苏”应对气候变化下的低碳减排景观途径张琦;杨鑫;219-220
园在山中,山在园中——江南私家园林假山两类营造风格探析马涛;陈明鑫;刘玉华;221-224
偏远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LID)在地性演绎与研究——以英德市璞驿酒店花园为例彭涛;闾邱杰;曹景怡;225-227
粤港澳高校书院底层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林燕;黎翰林;黄骏;228-231
“新中式”景观的创新传承李铭;232-233
中国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研究进展冀凤全;张敏;234-235
基于生态环境修复的矿坑陵园设计研究——以泰安市凤凰山项目为例钟锐;展望;凌李;胡翔;王学勇;236-237
从游憩到生产——“网红”经济下云南部分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异化特征及反思李泽浩;华峰;238-240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视角下的江南文明体系构建闫丽蓉;241-243
艺术设计
光动律影——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灯光照明智能装置设计王诗瑶;丁雨恬;刘安隽;初欣芮;杨玉婷;李慧莉;244-245
建筑中的“巨构”与装置艺术中的“巨物”——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研究叶洪图;罗莹;乐雷亚敏;246-248
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青海省毛泽东主席铸铁塑像为例曹静;侯鹏;张莹;李玉虎;249-251
基于“十二感官”理论的儿童医疗空间环境设计刘霞;252-254
力与艺——以高迪设计手法为切入点的创新装置实践沈佳;丁丽嘉;黄骁然;255-259
交互设计理念下的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陈多加;宋飘逸;徐淦;260-262
现代建筑设计与流行音乐创作在设计美学上的共通性高渤轩;刘贝;李浩龙;263-265
建筑风光
拜占庭建筑的兴衰高祥生;266-271
论文投稿指南10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