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为了不被遗忘的纪念金凯生;1
关注
雨露滋润,铭记师恩——回忆梁思成老师奚树祥;2-9
都市设计
第四代森林住宅设计实例探讨——以南浔赏悦府项目为例徐书鹏;夏钦平;10-17
近代居住建筑
近代上海产业型里弄街区住宅室内特征研究——以北京东路五金街为例楚童;左琰;18-21
理论研究
可动建筑表皮设计研究状况分析与展望丁一;王晖;22-23
虚拟物质空间的可视化沉浸设计陈帆;倪悦;24-27
体育建筑线性表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沈晓鸣;杜信池;唐秋萍;周立;28-31
“渐进性与关联性”——建筑历史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研究杨晓莉;刘骜;冯静;32-34
大跨度单层车间平天窗光热环境模拟分析张珂欣;李文驹;35-36
简易之道——基于建筑形态构成教学的中国传统造型线性语言研究曾齐宝;周祎铭;37-38
论非理性主义美学对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从绘画艺术到建筑艺术刘海明;39-40
地域性导向下的中国乡村民宿设计——以浙江为例王力行;王菡萏;季怡群;李俊;41-42
浅析《闲情偶寄》中的光景营造周健;43-44
山地型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提升改造策略研究——以禹州市苌庄镇九里山村为例邹方方;汪霞;45-47
传统建筑文化与红色建筑的传承——以建筑模型制作与古建筑测绘相互反哺的教学实践为例赵冲;陈德铭;郑翔;48-49
建筑文化学视角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赵博新;何俊萍;50-51
作为空间的“圆”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张滨;张妍;52-53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社区规划分析张梓桐;54-55
物本论建筑学与“漠然”建筑学的对抗——关于美国两类建筑观的探讨刘孟荀;56-57
建筑伦理学视角下养老空间的社会性研究黄天雷;马美玲;58-60
路易斯·伊萨多·康的“纪念性”的两个方面——新技术与形式常哲晖;徐皓田;61-62
基于“侘寂”美学的空间感官体验营造蒋维乐;李可;李梦媛;63-65
案例解读
多学科背景下的非线性建造实践教学探索熊璐;张红霞;66-67
山地居住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以龙游县某新建小区为例陈琦飞;吴璟;68-69
合肥市文化主题商业街的使用行为调查与多元统计分析李楠;70-71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POE)杨洁;72-73
作为“社会雕塑”的建筑——以当代艺术家于振立自建工作室为例叶洪图;罗莹;张滨;74-75
基于POE的现代城市广场改进策略——以八一广场为例喻锦飞;聂志勇;76-78
当代美术馆空间营造——以上海西岸龙美术馆为例梅丰仪;苏继会;79-81
现代书院,扬帆岭南——浅谈佛山市第四中学附属学校项目设计邓青;82-83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传统建筑保护公众认知策略研究——以陕西民居为例张钰曌;84-86
汕尾市东涌镇长富村围墙方案设计研究王雪强;汪丁;孙昊;吴琼;87-88
基于PFIC模式下传统建筑保护与活化研究——以江西地方传统建筑为例肖芬;汪丁;李峥;吴琼;汪光庆;89-90
韧性城市建设视角下老城住区街道步行空间更新设计——以西安市西北二路为例谢超;曾晨帆;吕研;卫博;杨家婷;91-92
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以武汉市博学中学旧址为例祝笋;沈梦丹;93-94
上海城区教堂玫瑰窗装饰元素浅析屈思嘉;95-96
空间句法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以江苏省楼夏村为例夏凡;叶小群;97-98
一种活态的可持续村落遗产研究——以韩国城邑村为例唐子清;石谦飞;99-101
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浅议——以新华翻砂厂为例王伟良;王润生;102-105
生态园林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风情小镇可持续发展经验——以温岭石塘镇为例林真成;106-107
积跬步至千里——英国皇家植物园功能研究周尤美;雷浩;108-110
室内外环境设计中废旧物品的价值分析及艺术再生钟妍;刘文君;陈广林;111-112
尺度·空间·行为视角下苏州平江路的空间感知何青;113-114
基于“融通”理念的庭院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景观设计、施工和管养一体化教学袁惠燕;王利芬;115-117
城市营造
健康视角下的住宅安全营建策略研究郑俊超;王竹;裘知;张昀;郭睿;118-119
以环境公平为导向促进公众健康的实践路径丁亚兰;付晓渝;120-122
装配式人才公寓内部空间可塑性研究龚敏;张睿;吴璟;秦政;123-125
大数据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边界探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金波;李文驹;126-128
汉唐时期西域古楼兰地区城市营建特征探析——以营盘古城为例武晶;刘琴;129-130
船厂工业遗址的再生——悉尼鹦鹉岛景观设计杨震宇;李笑寒;131-132
居住地产售楼示范区空间组织研究裴龙;133-134
国内机构养老设施文献综述研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运用赵小龙;徐佳敏;135-136
基于CFD分析的裕廊工业区建筑形体优化研究扈勤;137-139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乡村社区规划方法司马蕾;井高佑纪;温乐娣;陈毅立;140-142
共享时代居住区空间的发展研究俞佳琪;周潮;143-145
基于情景规划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安全规划研究方遥;殷敏;祁凡;146-148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双修初探——以昆山市昆太路生态景观廊道“双修”规划为例周晓;郑俊;149-152
小型轨道车站设计中的通用性与适应性策略探讨陈尚峰;153-15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里志胜;王立新;155-156
社区客厅的营造——南京市秦淮区永乐南路社区中心及秦淮区人民检察院项目林哲;157-158
基于城市记忆延续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王晓冬;刘鑫;159-160
我国香港地区紧凑发展模式对内地城市转型发展的启示张艳艳;王志伟;161-162
散步行为视角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研究——以福州典型社区为例邱义楠;163-165
长沙市既有住宅外窗与遮阳情况调研分析刘健璇;张绍玲;166-169
TOD站城一体化理念下的旧城中心区更新研究——以昆明西站枢纽区域项目为例杨志奇;马绍卿;170-173
寒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形态设计研究张赞讴;裴雷;174-177
探索发现
活态保护视角下乡村书院再利用策略研究梅博涵;王洁;金敏华;178-179
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超高层建筑视觉比例初探王乔玮;高裕江;180-182
镜面不锈钢的艺术效果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王德玲;刘洋;183-184
河北石窑与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对比研究朱赛鸿;王一蕾;185-186
盲人公园中多感官理论运用研究——以盲人植物园为例郝卫国;牛瑞甲;杨云歌;187-189
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融入——“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研究虞志淳;张定青;190-192
工业遗存改造型创意街区外部空间视觉量化分析——以合肥市“长江180”与“合柴1972”为例刘永峰;潘诗雨;李早;曾锐;193-194
基于工业博物馆模式的铁路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胶济铁路坊子火车站为例宋昕锐;刘志峰;周衍涛;崔璨;蒋鑫浩;195-196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研究综述孙冰;田波;李轩;197-198
传统村落基底下特色小镇发展研究——以巢湖市烔炀镇为例陈晨;199-200
乡村养老云调研与乡土景观营造浅析王葆华;陈彦祺;201-202
兰州博德恩医院及其木楼建筑空间营造与建筑形制研究张涵;孙艳红;安玉源;203-206
昭通卢氏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研究马琪;李坚;余滕松;207-210
秩序原理下地面铺装在培田村落空间建构中的影响研究林涛;李建军;211-214
MEGA体验中心:一个内容思维的建筑实践探索吴冠中;汪妍泽;215-217
建筑纪实
以唐人街文化为导向的开放式商业街区创作——西安金旅城·四海唐人街韩君华;218-221
“LESS IS MORE”——三座玻璃住宅比较研究沈纲;222-224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住宅小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邵震;王雷;225-226
沈阳城市建筑遗产生态协调发展保护机制唐丽娜;唐建;丁鹏;227-229
抚州市崇仁县谙源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周志仪;李航;江婉平;230-231
低密度山地建筑设计的矛盾性解读——以未来山一期为例张盟;武亚东;232-234
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空间形态研究李端杰;邢风璇;庞雪;235-237
巴渝地区碉楼防御体系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瞿九畴客家土楼为例萧依山;梅青;238-239
地域建筑文化
民系背景下的传统民居比较研究——以赣中传统民居与闽北传统民居为例高宸宇;李久君;240-242
云南澜沧布朗族人居空间营造中的文化特征研究查月文;卢影;关琪;243-244
新时代特色民宿之取精用弘——基于恩施少数民族区域民宿现状调研的鄂西民宿设计创新研究覃诗嫣;王冰冰;刘婷;宗红海;245-246
狐突建筑考略张玲;247-248
阳产土楼新生——传统村落景观原真性保护设计研究邓威;张筱翊;249-250
粤系风土建筑保护与更新现状及应对策略初探徐粤;251-253
设计社会学视角下的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住宅空间适应性变容研究翟宇;254-257
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骑楼建筑的保护利用及启示陈子歆;李岳川;258-260
环环相生——重建多元步行体系视角下的社区微更新骆天庆;左莹;刘立立;261-263
建筑与摄影
人文造园,咫尺山林——豫章十景·南昌市西湖区孺子亭公园整体改造工程设计史月红;贾方;264-271
论文投稿指南10
A&C 2022年订阅已开始 欢迎订阅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