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四个矛盾李沄璋;1
关注
乡土建筑中的类型学——以明月村阡陌塔驿站为例李沄璋;孙禄鹏;王昊舒;2-7
都市设计
村落文化博物馆设计构思与实现彭亚超;8-15
近代居住建筑
上海近代文人住家海派家具特征及其运用研究左琰;刘涟;16-19
理论研究
基于符号学原理的红色文化视觉元素内容体系探索与构建林曦;戚凤;20-23
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浅析卢俊霖;焦典;唐建;24-25
“侘寂”美学发展溯源研究蒋维乐;李可;戴蕾;26-28
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创新设计策略乌日嘎;范桂芳;何奇;29-30
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想的碰撞——浅谈新中式装饰风格特点及运用高晓丹;31-32
建筑学专业环境行为学结合VR技术的教学思考胡扬;33-34
互联时代下历史建筑数字化更新设计的跨界应用策略刍议常悦;赵天澍;35-37
具身体验作为研究质料的缺席——对空间适老化研究路径的反思陆嘉伟;石琳;38-40
城市公园与符号互动论的相关性研究马聪;张琦;41-42
中国传统建筑“中轴线”空间布局隐含的时间因素李丽;彭梦娇;43-44
BIM协同下BFRP材料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上的应用芮铭达;季美霞;吴捷;45-46
与技术的纠缠:建筑艺术的几次进化与近未来思考张睿智;舒波;陈阳;47-49
以城定港:秦皇岛西港区战略定位与功能规划探究张丽娟;张健;50-53
如画建筑美学的形成初探李林杰;韩锐;54-56
基于影视叙事理论的乡村生活空间营造策略陈铭;陈晓晴;57-58
通风百叶在立面设计中的效果研究王月露;59-60
贸易及其他因素对开罗城市发展的影响探究叶书涵;61-63
建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的路径探索余燚;马特奥·里加蒙蒂;柳肃;弗朗西斯科·奥杰利;李雨薇;田长青;64-66
美国城市停车楼建筑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趋势姜弘毅;黄一如;67-70
诗意的“建构”——从黑格尔美学的角度论建构理论的美学范式安婳娟;陆海;71-73
案例解读
环境美学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审美体验设计策略研究——以浙江段为例章佳祺;吕勤智;74-7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衢州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整合模式的探究——以航埠镇新山村为例陈苇苇;76-78
曲水流觞水墨湖光——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总体规划冯余萍;陆激;79-80
关中地区绿色农房设计研究——以咸阳市礼泉县白村低能耗农房设计项目为例冯雪霏;吕成;赵民;董凯利;张书苑;81-83
淡出闹市,择居山水——永乐南路综合社区中心建筑设计张卉;84-85
流动空间视角下的城乡空间融合——以麻江县楠木桥村为例曹原;86-89
寒地街道微观建成环境对驻留活动的影响——以哈尔滨红博广场为例蔡威;白小鹏;90-91
基于碳效益评价的小城镇产业空间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金堂县为例张媛媛;程文;张东洋;92-93
桂林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民居木构架特征比较研究廖清智;赵浩森;谢小英;94-97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增效策略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范涛;王欢;王健;98-99
大连地区建筑立体绿化现状调查研究许东;王雪英;马守恒;100-101
环境行为学视域下的海水浴场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为例张璐;郝赤彪;102-103
生态园林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分析——以北京市大兴狼垡城市森林公园为例康帅;104-106
中国园林与当代建筑艺术空间建构手法的对照研析——以西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为例孙静;刘纯一;107-108
厦门近代园林研究王晗;丛昕;张源能;张清海;109-112
浅析地方质感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李子珩;周潮;113-117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杨敏;118-120
风景园林视角下的英石遗产价值评估刘音;李晓雪;高伟;121-123
宁陵县白蜡条种植景观特色及生态价值浅探胡文远;汤士东;124-125
河流型湿地生态规划与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刘玲;陈露露;王凯;126-127
康复型园艺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后期运营与管理维护张彧;冯德;王旭红;128-130
西北干旱地区传统民居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民勤县传统村落贾丽奇;罗彤;131-133
城市营造
平疫结合背景下居住区商业韧性优化策略探讨梁静;柳宏程;刘亚静;吴腾飞;134-135
青岛秋季滨海广场使用者游憩行为研究朴勋;宇娉;王茉;136-137
建筑类型学视角下城市遗址保护利用的方法探究——以交河故城为例武晶;吴宇昊;138-139
北京市核心区低碳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夏琪;140-142
基于活力营造的城市商业街区修补设计策略研究——以瓯海漫游天地为例陈环;徐雷;143-145
城市触媒理论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襄阳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祝笋;陈梦莹;146-148
扬州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特征探析周旋;胡振宇;149-152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矿业城市生态修复规划——以鹤岗为例金华;吴远翔;潘晓钰;153-155
西安老城区住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活力研究谢超;党啸;脱斌锋;156-158
以创意产业理念带动城市工业遗产自发性保护——以上海M50创意园区为例周霏;李瑾;159-160
基于城市文化维度的赣州城市特色塑造初探江富翔;161-163
探索发现
基于POI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生活配套服务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为例梁浩扬;童磊;164-165
基于“接送需求”的中小学地下集散空间设计研究初探裘知;陈骏峰;郭剑峰;戚山山;166-168
故事性建构——Sky Joy Club早教中心空间设计陈翔;孙瑞淇;陈苏嘉;169-171
文体中心建筑空间设计研究邵云;徐雷;172-175
回纹符号在中式灯具设计中的应用初探黄鲁坤;胡雅梅;176-177
文化融合视域下村落公共空间的微活化有机更新——以大同市东沙窝村为例曹其然;张险峰;刘俞彤;178-18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设计类课程创新教学研究龚苏宁;陆晓霞;郇志颖;181-182
“叙事场景化”的空间生成法——住宅设计专题教学实践曹如姬;侯珠琳;康峰;183-184
基于中西教学理念融合下的外国建筑史双语课教学改革研究杨胜;胡云世;胡小勇;185-186
从古典到后现代——上海主要建筑风格的研究周尤美;187-189
游客视角下提升环巢湖旅游品牌形象助推乡村振兴路径探究张瑾;顾大治;杨震雯;王彬;190-192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以富阳区洞桥镇大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沈艳;193-194
基于“与传统文化IP相结合”的道口古镇发展研究张卓艺;邓子玥;胡维铮;杨赟;195-197
草原天路水泉洼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施晓磊;张敏;198-200
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年用电量及其影响因素沈雅倩;张样;寇遵丽;201-202
基于空间句法和Pathfinder的综合性医院疏散研究——以天津某综合医院为例王建廷;安倩;203-205
基于声漫步法的包头市五当召景区声景观研究宋博文;马斌;206-209
基于CNKI数据库的智能建筑设计研究发展热点及启示孙冰;王巍;曹犇;210-211
建筑纪实
耐候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陈翔;蔡相航;212-213
城市设计导控视角下的大学校园设计——以浙江大学三个新建校区为例王卡;朱彤;214-215
山西宁武芦芽山舍利塔群遗址保护初探赵健彬;郭菲菲;216-218
全域旅游视域下长春市伪满时期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苑宏刚;王祥宇;219-220
当代高校新型餐饮建筑发展与设计初探朱宇恒;潘钰婷;221-222
时代语境下的本土化建筑创作——试析丹下健三建筑创作中的辩证思想魏宝华;马悦;崔旭;张新炜;张文俊;223-224
固彩沙画中内透光在建筑空间中的艺术表现毕瑞芳;金金;石华林;225-226
“围井而居、傍井立市”模式下历史街区价值评价研究——以乐平周家巷为例刘笑;227-228
探析新疆多民族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国际大巴扎为例李承来;王茉;宇娉;229-230
防御性内核下的长城关隘景观研究——以明代紫荆关关城为例王雯;解丹;231-235
地域建筑文化
绍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跨领域研究张佳怡;236-239
客家民居文化特征解析王翮;管彤;240-241
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空间演化机制与提升策略陈璐;蔡宇威;242-244
晋中传统村落祭祀空间的特征性研究白佩芳;245-246
在传统中寻找创新——基诺族民居建筑技法与材料研究孟依柯;汪传跃;文雅;247-249
晋西窑洞建筑特征符号学研究王崇恩;宋昊;250-251
夏热冬冷地区吊脚楼的在地适应性分析——以张家界市伞家湾村为例杨福翠;谢文海;252-254
厦门传统宫庙建筑装饰特征研究成丽;宋佳霖;255-258
河北邯郸地区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郝帅;杨紫琼;259-261
建筑风光
岁月流逝夫子庙——我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夫子庙景区高祥生;262-269
论文投稿指南10
2022年订阅已开始 欢迎订阅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