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讲好历史故事 展示遗址格局白海峰;11
关注
历史叙事中的大地景观创作——以西咸新区司家庄秦陵的绿化与展示利用为例白海峰;巨东;12-19
齐康专栏
新农村的指导齐康;20-21
都市设计
浅谈校园景观改造——以复旦大学景观改造为例肖薇薇;刘建军;22-29
陈设艺术
昆明汉华天马山国际温泉度假区:追寻人文,归心自然邦邦;30-35
理论研究
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研究——基于对罗马中心国际案例的分析任伟;许晓青;36-38
浅析新时代下小城镇升级发展路径徐侃;彭秋艳;祝欣豪;39-40
基于描述统计学的城乡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以河南省梁洼镇国土空间规划案例为例朱云辰;张高阳;周云;张凌岩;黄杉;华晨;41-43
深圳配建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标准及管理研究唐珊;44-45
现代性语境下的现代主义建筑反思——未来主义先锋派的当代启示高亦超;46-47
适老型住宅智慧化设计可行性研究陈晓宇;48-49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文献可视化分析王阳;王少飞;田诺;杨蕙瑗;50-51
模块化可变住宅设计研究曾凡博;雷健华;52-54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研究王亮;董力玮;55-56
“防灾生活圈”理念在高校社区防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唐建;李东翼;徐柏刚;57-59
从涌现理论到参数化地域建筑设计陈景麒;64-65
现代医疗建筑创作的“三Y”理念与实践陈文东;申沁竹;谢添;陈卓宇;66-67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吉林市机器局旧址的建筑价值研究李浩颖;李明;68-70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董兆亮;71-73
案例解读
基于“珞珈一号”夜光遥感数据融合的乡村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娄格;陈秋晓;74-75
基于参数化统计方法的夏季户外开敞空间小气候对人群行为活动影响初析李天劼;梅欹;76-78
“慢城”理念下的旅游小城镇更新提质研究——以陕西省华山镇为例冯佳;范少言;刘培佩;79-80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好移民村规划建设研究——以信阳市明港镇清淮村为例赵杰;汪霞;81-82
空间“译作”——分析马里奧博塔的建构语境迟铭;陈晓扬;83-84
以社区营造视角来研究村改居社区的转变——以泉州后坑社区为例葛哲均;85-86
介入并支持设计全程的建筑策划实现途径研究——基于仙台媒体中心建筑策划项目始末郗皎如;小野田泰明;87-90
微观与流变:外国建筑史课程作业设置思考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赵淑红;吴涌;91-92
基于雨水管理视角的LID与WSUD对比研究刘焘玮;93-96
基于叙事理论的红色古村空间研究——以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砖壁村为例杨艺;朱向东;胡川晋;97-98
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严慧吉;王晓;99-100
地域文脉传承与传统形式的现代演绎——景德镇学院中心区设计解析王扬;郑晨;许可;101-102
“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下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以双鸭山市宝清县三村为例唐威;程文;103-104
冀南清漳河谷传统民居风貌特征研究——以固新镇原曲村传统民居为例谢空;靳博文;105-107
基于空间感知的城市避难场所布局研究——以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樊君健;陆伟;108-110
上海公共租赁住宅创新设计策略研究——以耀华路地块项目为例刘伟;111-113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历史聚落火灾蔓延及其价值损失分析方法——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京漆桥村为例乐志;李新建;114-116
高科技产业园中空间尺度营造策略——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设计为例陈瑜;朱睿;吴松霖;117-119
景观园林
城市湿地公园社会绩效评价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肖媚媚;武文婷;120-122
“梦里溪山”——由纸上园林透视晚明文人心境与理想生活图景朱雯;王敏;123-126
论明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作用与思想变迁张心笛;127-128
山水画作对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的影响意义浅析高敏;王卓男;129-130
基于工业旅游导向下的厂区景观设计探索——以衡水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常碧玉;彭鹏;王敏;131-132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慢行系统优化策略研究刘芮琳;133-135
城市营造
乡村失落微空间的利用与优化设计——以威海杯竞赛作品“蔽屋陋室”为例白玉林;郝占国;136-137
为老龄化社会而规划——以新加坡为例包哲韬;138-139
都市区外围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西南昌县城为例杨建军;方云翔;140-142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慢行贯通策略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中心城段为例彭一力;143-146
基于小城镇以及乡村发展实践的苏州城乡一体化方道馨;147-148
满足老幼需求的老旧小区复合型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姜亮;刘峰;赵和生;149-150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昌市长春村街道空间形态研究涂冯远;吴闽;151-152
基于风貌特色营造与实施落地管控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吕锋;田玥;153-154
西安回坊改造中保障性住房配给策略研究——以北广济街地段为例崔小平;蔡忠原;155-156
传统街区居民环境行为与微气候关键要素关联性分析凌齐贤;157-159
从大学路的兴衰看都市街区复兴张朱睿;周信怡;陈瑀;金一;160-161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传统商业街巷交互界面研究杨天啸;162-164
动态网络视角下城市阴影区形成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熊伟婷;杨俊宴;165-167
城市肌理断裂缝合研究——以合肥市女人街为例吴运法;陈姗姗;168-170
居家养老背景下住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环境优化思考张宇;张灿;方佳曦;171-172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情境塑造原则解析陈岩;岳美含;臧慧;胡沈健;173-174
城市社区广场舞声环境感知规律探究岳晶晶;路晓东;冯悦;赵志强;175-176
基于SWOT分析的共享单车停放模式研究原歆煜;闫婧;何畅;177-178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旧街坊更新探研——以洛阳涧西38号街坊为例张仲雅;179-180
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特征的城市更新探析——以新加坡河的再生为例丁凡;屈张;181-182
南京背街小巷的维护改造与可持续发展——以碑亭巷为例陈思名;顾月影;崔晨奕;曹佳仪;旦增次白;183-185
消失的记忆——浅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场所精神的存续张幸怡;186-187
传统商业街区夜景亮化研究——以屯溪老街为例方明源;喻晓;188-191
探索发现
江浙地区古建牛腿木雕装饰纹样美学价值陈炜;靳荟民;陈秋禧;192-194
榫卯的繁简和大小孔祥宇;195-196
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与探索李小滴;邹杨;林爱华;197-199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肌理研究周春艳;程善祥;许佳琪;张艺源;200-202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市微气候研究特征与趋势沈校宇;燕海南;倪宏伟;203-205
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综合价值估价方法初探——以溧水遇园古戏台为例贾肖虎;袁源;袁绍林;206-208
晋中文物建筑的数字插画设计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刘卓;209-210
城市夜间经济研究与思考任佳;211-2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废弃小学更新优化路径探索李文生;张笑笑;钟杰;215-217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研究王士杰;218-219
寿阳古商道沿线晋商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胡燕琪;朱向东;王崇恩;胡川晋;220-221
建筑纪实
回归理性的校园设计叶俊;宋萍;222-224
雕塑的建筑——从汉代出土陶楼谈建筑教学中“雕塑感”的介入曾齐宝;周祎铭;225-226
东南丘陵地区乡土聚落格局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以泰顺县下桥村为例周思言;周淼;徐子杭;227-229
基于场所精神的工业遗产改造再循环利用探究——以长江埠盐场剧院改造为例唐子豪;郝占国;230-232
基于“杭派民居”示范村村民自发改造现象的民居设计策略研究党常硕;贺勇;233-235
青岛中山公园历史性景观保护管理评价与更新策略研究徐晓彤;张安;236-237
飞艇、宣言和纪念碑——20世纪文艺作品中帝国大厦的建筑意象骆峻男;238-239
镇江原英领事馆建筑特征及遗产价值孙艺;240-241
地域建筑文化
小西村再生海草房更新设计策略研究陈文祥;胡文荟;张帅;242-243
西安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演进研究石浩野;杨海娟;陈飞帆;244-245
泉州华侨新村镂空花格围墙浅析张贝贝;薛佳薇;江俊杰;246-247
邯郸传统民居平面空间结构解析——以伯延村徐家庄园为例李庆红;蒋龙超;248-250
文脉诱导下的城市滨水空间风貌演绎研究张桂玲;251-252
论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度”——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景观设计为例陈语娴;曹畅;戴代新;253-256
在地建造的场所性思考——以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为例贺鑫;257-258
大型医院地下空间设计探究李莹;王珊;259-261
建筑与摄影
民宿设计,一种情境的艺术创作史月红;贾方;262-271
论文投稿指南10
A&C 2021年订阅已开始 欢迎订阅272
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273